
加工精度達到 1微米的機械加工方法。精密機械加工是在嚴格控制的環境條件下,使用精密機床和精密量具和量儀來實現的。加工精度達到和超過 0.1微米稱超精密機械加工。
精密機械加工的工藝效果是:
①零件的幾何形狀和相互位置精度達到微米或角秒級;
②零件的界限或特征尺寸公差在微米以下;
③零件表面微觀不平度(表面不平度平均高度差)小于0.1 微米;
④互配件能滿足配合力的要求;
⑤部分零件還能滿足準確的力學或其他物理特性要求。








為了保證加工精度,粗、精加工分開進行。因為粗加工時,切削量大,工件所受切削力、夾緊力大,發熱量多,以及加工表面有較顯著的加工硬化現象,工件內部存在著較大的內應力,如果粗、粗加工連續進行,則精加工后的零件精度會因為應力的重新分布而很快喪失。對于某些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。在粗加工之后和精加工之前,還應安排低溫退火或時效處理工序來消除內應力。 (2)、合理地選用設備。粗加工主要是切掉大部分加工余量,并不要求有較高的加工精度,所以粗加工應在功率較大、精度不太高的機床上進行,精加工工序則要求用較高精度的機床加工。粗、精加工分別在不同的機床上加工,既能充分發揮設備能力,又能延長精密機床的使用壽命。 (3)、在機械加工工藝路線中,常安排有熱處理工序。熱處理工序位置的安排如下:為改善金屬的切削加工性能,如退火、正火、調質等,一般安排在機械加工前進行。為消除內應力,如時效處理、調質處理等,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,精加工之前進行。為了提高零件的機械性能,如滲碳、淬火、回火等,一般安排在機械加工之后進行。如熱處理后有較大的變形,還須安排終加工工序。


